2020年注定是21世紀以來乃至人類出現文明以來不會被忘卻的一年!僅僅才過去一年的1/4,我們就見證了新冠疫情從肆虐華夏到全球惡化、美股的多次熔斷、國際原油的雪崩......每一件都在改寫歷史!每個國家、每個行業、每家企業、每個人都受到了疫情及其次生災害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,中國能源化工企業也不例外。金聯創專家指出,除卻宏觀政治、經濟影響,2020年中國能源化工企業更應關注的是發生在供給、需求兩側的變化和危機。
?從需求側來看,危和機各有三點
?第一危:是全球需求的冰封
?3月以來,歐洲、美國各大經濟體紛紛效仿此前中國防治疫情的有效措施,采取封城、封國等手段,一定意義上取得了效果,但不可忽視的是,除了農副產品等基本生存需要,消費的其他需求基本停擺,這對于制造業、服務業都是噩夢。能化行業尤其是能源行業首當其沖,原油的暴跌和持續“低價”就是對全球需求冰封的響應;
?第二危:能化需求結構的變化
?疫情和經濟的巨大變化,直接改變了全球消費結構,從而影響了能化產品的需求結構。這種影響或不是短期的。由于破產企業、失業人員激增,即便各經濟體在流動性上不斷“注水”,但產業的漏洞百出使得資本不能有效流通,人民的錢袋子面臨縮水,消費興趣也難被激發。汽車消費就是比較典型的風向標,各大車企破產都在倒計時,原因不言而喻??梢灶A見的是,材料領域將會是繼能源之后的第二重災區。塑料消費和經濟增長一直呈正向關系,如果全球經濟下滑10%,則塑料消費無疑也將下滑至少10%;
?第三危:需求復蘇的不確定性
?全球疫情出現拐點前,全球需求復蘇就是偽命題。即便最樂觀的預期,如果海外疫情能在5月出現轉機,那么需求復蘇到疫情前水平也根本不可能在2020年出現,甚至3-5年都難。各地區、國家國情、政策、手段不一,不可能都像中國一樣兩個月復工復產就達到80%以上,個別依賴旅游等單純經濟業態的國家就此一蹶不振也完全可能。需求的不確定性,是能化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。
當然,中國能化企業同樣有三個機遇可以把握。
第一機:中國市場的復蘇及經濟的相對穩定
?中國是第一個進入疫情也是第一個走出疫情的國家,從現在看市場的復蘇情況基本符合預期,包括能源化工在內的重要基礎產業基本平穩,已屬難能可貴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,國內能化企業可以把國內需求作為生存“稻草”,這種機會得天獨厚;
(原創?劉心田?金聯創訂閱號)
第二機:新需求的主動權
?為了刺激經濟,國家加強了基建投資力度;為了國民健康,各國加大了口罩的采購力度......雖然傳統需求冰封,但以防護服、呼吸機為代表的新需求卻迸發了。醫藥、醫用材料等都是顯性的需求增長點,而恰好能滿足需求的窗口出現在我國疫情恢復期,這意味著我們在新需求前掌握主動;
?第三機:在線響應優勢與應對機制
?中國企業對市場的響應速度是世界一流的,應對疫情的處理機制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。而這些是應對需求不確定性最重要的。尤其是相對海外能化企業,我們生產在線、經營在線,而外企則面臨類似俄羅斯的“舉國休假”或美國頁巖油的“被迫關張”,此消彼長,優勢巨大。
??從供給側來看,同樣有三危和三機
?第一危:輸入性供給過剩
?中國是全球疫情泛濫下的“凈土”,全球所有能化企業都會搶中國需求的“救命稻草”,輸入性壓力會越來越大。中國能化企業除了少數品種,多數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。自身尚在打“價格戰”,又將面臨“狼來了”,供給側只會雪上加霜;
?第二危:基建投資帶給供給側的壓力
?國家在實體經濟上的投資力度仍在加大,基建項目、大型石化項目或仍按原計劃、進度建設。僅煉油新增產能2020年就或達億噸以上。供給側的加法或會使得落后產能、過剩產能遭遇“滅頂之災”;
?第三危:上游傳導壓力
?國際原油的低價有目共睹,雖然為成本端帶來短期利好,但由于產業鏈條每一環節供給側都相對過剩,成本紅利難以截留,只會化為銷售產品的跟隨降價,上游跌得越狠,下游跟得越緊。甚至會出現上游反彈終端不跟進的可能。
?供給側亦有機可尋。
第一機:低價原料紅利
?雖然會出現成本傳導的“多米諾骨牌效應”,但傳導并不同步,還是有時間窗口可以把握。且上下游、板塊間波動幅度不一,如果運用好交易策略,既可以實現現貨盈利,更可以在期貨、場外市場套利;
?第二機:新能源、新材料
?低價原油并沒有澆滅氫能開發的熱情,口罩需求使得熔噴布行情暴漲(25克99級已從不足20萬元/噸漲至40萬元/噸仍供不應求),儀征化纖等新投放熔噴布產能......種種跡象表明,新能源、新材料仍有生命力,是能化企業在供給側的“綠洲”;
?第三機:稅收等政策紅利
?2月交通運輸部出臺的高速免費政策,實實在在的為包括能化企業在內的制造業、流通業打了“強心針”。4月,國家或陸續出臺降稅、降準降息等重大利好,而這都是中國能化企業可以享受的“干貨”,對緩解供給側壓力有巨大幫助。
?金聯創專家強調,2020年中國能化行業正凸顯三大矛盾,即供需失衡、周期錯位、單馬拉車。供需失衡已成“新常態”,周期錯位和單馬拉車則是新矛盾。2020年本就石化周期而言,應該是市場較為穩健的一年,但疫情已經攪亂了正常周期,以原油為代表的能化產品要重新價格定位,等于疫情開啟了一個新周期,而新周期和傳統周期存在錯位;日本暫緩舉辦奧運會、歐美封城,全球只有中國“風景這邊獨好”,然而一個引擎要帶動全球經濟,就像一匹馬拉一輛大車一樣困難,更何況中國自身剛“大病初愈”。
?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”。對于2020,中國能化企業應該視為新起點,用“奮斗”的初心和精準的策略,聯國家、世界之大勢,創“黑暗中的光明”之未來!